
冬季生活打卡季维海配资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发展历史中离不开科学、文化、技术,此外更重要的是音乐”,晚年钱学森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刚回国就被催婚,此时的钱学森已经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大事始终没有着落。
钱母眼见自家儿子老大不小,却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牵过就有些着急,便托女儿蒋英给哥哥钱学森介绍对象。
蒋英是音乐才女,学院里有不少条件好配得上钱学森的女生,可蒋英给钱学森介绍的女朋友钱学森一个都不看不上,蒋英有些郁闷。没想到钱学森竟直接对她说:“要不你嫁给我吧”。
展开剩余91%钱学森是家中独子,哪里来的妹妹?他为何要向妹妹求婚?晚年时期,钱学森为何说人类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句话又有何深意?
钱学森的父亲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多年至交好友,蒋百里和妻子一共生养了五个女儿,钱学森父母没有女儿,就非常羡慕蒋百里有女陪伴的幸福生活。
于是他们就和蒋百里夫妇二人商量要一个女儿来养。钱家夫妇二人挑来挑去,选中了在家中排行老三的蒋英,蒋英也被改名为钱学英。
可是没过多久蒋百里夫妇就有些后悔了,不忍心将年幼的蒋英送人,便一起跑到钱学森家里要人。
无奈之下,钱母只能忍痛割爱,但她顺势提出要认蒋英为干女儿,所以钱学森就有了一个干妹妹。
钱、蒋两家世代交好,如今蒋英又被钱母认为干女儿,因此蒋英几乎是被钱学森看着长大的。
钱学森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受其父亲影响,他也想走实业救国的路线,所以一开始他选择了铁路机械工程专业。
但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钱学森看着日本侵略者仗着手中先进的武器在中国耀武扬威,昔日肥沃的土地被炸成了焦土。
日军轰炸机所到之处必是尸横遍野,因此钱学森重新选择了航空航天专业,他希望未来能帮助中国造出比日军战斗机威力更高的武器。
后来,钱学森就以航空航天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师承当时著名科学家冯卡门。
在美国的钱学森系统地学习了航空科技知识,他优异的表现也让美国政府关注到了,这为他日后的漫漫回国路埋下了伏笔。
与之同时,蒋英也在欧洲学习音乐,此时的钱学森和蒋英并没有过多的联系。
在美留学期间,好友见钱学森专注于科学研究,回家之后又是冷锅冷灶连个照顾他的人都没有,就开始张罗着为他找女朋友。
可钱学森对此并不感兴趣,谁也没想到,1947年回国的钱学森仅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人生大事。
1947年已经36岁的钱学森回国了,钱母对儿子的终身大事十分着急,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拜托蒋英多留意,帮忙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
听说要给哥哥钱学森介绍对象,蒋英有些为难维海配资,但不忍干妈伤心的她还是照做了。
当蒋英把物色好的对象带到钱学森面前时,钱学森却是一脸的阴沉。蒋英被钱学森的态度弄得有些恼火,她以为是钱学森故意让她在女同学面前出丑,她本想等着相亲结束好好和钱学森理论一番。
谁知还没等蒋英开口,钱学森就先对蒋英说:“我们一起去美国吧”,蒋英没理解钱学森的话,愣在原地好久。
见蒋英没有反应,钱学森继续说道:“一年之后,我们再一起回来”。钱学森已经说得如此明了了,蒋英也不可能不明白,随即她便大方地点头答应。
原来,钱学森和蒋英早就互相喜欢,只是钱学森一直忙于学习和科研,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
如今看到蒋英给自己介绍对象,钱学森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再等了,便直接邀请蒋英到美国和他一起学习,一年之后再回国。
钱学森和蒋英的婚事得到了两家人的祝福,家里人快速给他们办了婚礼。
婚后,蒋英成了钱学森背后的女人,她将生活重心往家庭转移,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照顾孩子和钱学森,鲜少登台献唱。
多年以后,钱学森有些愧疚地对蒋英说:“嫁给我委屈你了,如果不是我,你一定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蒋英则一脸云淡风轻地说:“中国不缺我一个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钱学森。”
是蒋英的陪伴才让钱学森熬过了美国的至暗时刻,钱学森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好几天,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蒋英一人操持。
尤其是在被美国政府监视,操控的那几年,如果没有蒋英,也许钱学森根本就回不了国。
美国一位海军次长是这样评价钱学森的,他说:“钱学森是一个能量极强的人,有他一人,给五个师都不换!”
木秀于林的钱学森,当年差一点被美国政府给摧毁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当时在海外求学的很多学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兴奋地表示要回国发展,钱学森也不例外。
可是在钱学森和蒋英都已经做好的回国的准备,只等启程的时候却出了岔子……
当年,钱学森以回乡探亲为理由,提前将行李和多达800公斤的读书笔记送上船,他则准备和蒋英带着孩子一起坐飞机回去。
但是美苏争霸期间,美国政府先是非法扣留钱学森的行李,后以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为理由将其逮捕。
美方此举实际上就是忌惮钱学森,担心他回到中国给美国带来威胁,因此美国政府先是许诺钱学森高官厚禄。
如果他能留在美国发展,不仅能得到美国绿卡还能在科研领域获得美国政府的资金扶持,钱学森断然拒绝。
美国政府恼羞成怒转而开始折磨钱学森,希望通过酷刑让钱学森低头。那段时间,钱学森被折磨到短暂失语,体重更是暴减30斤。
在外面的蒋英心急如焚,她先联系了钱学森的老师,后开始联系在美的中国留学生,留学生持续抗议向美国政府施压才美国政府将钱学森放了出来。
但是,美国政府排派出专人在钱学森家附近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此外还明目张胆地在他家里安装了监听器,不允许钱学森进行任何社交活动。
他的来往信件也均在美方的监视中,这样的至暗时刻里,蒋英就是照进钱学森黑暗人生的一束光。
为了让钱学森的研究不被美方监视,蒋英把钱学森的办公桌搬到了几平方米的卫生间,蒋英则带着孩子搬把椅子坐在了卫生间门口,帮钱学森把风。
就这样,在这个狭小的潮湿的空间里钱学森完成了《工程控制论》。这本书既见证了钱学森的至暗时刻,也见证了钱学森和蒋英的同甘共苦的爱情。
被美国政府监视的日子里,钱学森一直想办法自救,直到1955年他得知父亲的多年好友陈叔通在中央任职的时候,他知道回国的时机已经到了。
当时美国政府对外释放的信号是,只要中国留学生想要回国发展,他们会全力配合,可这一切只是美国政府的障眼法。
为了躲避美国政府的监听,由钱学森口述由蒋英代笔,防止信件被人看出端倪,蒋英用左手学着孩子的样子写字。
在寄信的时候,蒋英好不容易躲开了监视人员才把信寄出去。
这封信被寄到蒋英在欧洲的妹妹家里,她的妹妹一看到信就立刻把信寄给了钱学森的父亲,钱学森父亲带着信找到了好友陈叔通,陈叔通又把信交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看到信之后知道了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也知道了美国的谎言,于是立刻把这封信交给了正在和美国外交部沟通的中方代表。
中方代表当众阅读了钱学森的信,直指美国对外声称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回国发展全是谎言,美国政府迫于国际压力,这才把钱学森放回国了。
在上飞机之前,美国的官员扬言宁可让钱学森死在美国,也不能让钱学森回到中国,这条回国之路依旧危机四伏。
蒋英暗暗告诉孩子:“如果父亲有危险,你和我都要挡在面前,因为他的命比我们的都值钱。”
所幸,这一路上有惊无险,钱学森一家人安全回国了。
回国之后的钱学森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常常一走就是几个星期,蒋英知道钱学森从事的工作是高度机密,不会打扰他。
唯有一次,整整一个月都没有钱学森的消息了,蒋英有些着急地找到国防部,问的第一句话是“他还活着吗?”
得知钱学森只是专注研究,没有任何危险的时候,她便放心地离开了。
钱学森很忙,但只要有蒋英登台的机会,他一定会抽时间去看,有时还会带着同事一起去,看着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妻子,钱学森有些愧疚。
在他的心中一直相信,如果不是嫁给他,蒋英一定会成为中国著名的歌唱家。但是对蒋英来讲,这辈子没有比嫁给钱学森更幸福的事情了。
晚年时间钱学森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但更离不开音乐,这句话暗含的钱学森对蒋英无限的爱意,在他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蒋英的帮助。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在他的遗体追悼会上,满头白发的蒋英依偎在钱学森的身旁,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相守了60多年的丈夫告别。
从此之后,蒋英常常都是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三年之后蒋英与世长辞维海配资,她在另一个世界和丈夫钱学森相聚了……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